欢迎访问武汉工程大学全日制本科助学班官网

  • 国家院校代码:10490
  • 湖北招生代码:C109
  • 招生热线:13349953569

校园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10项获奖!省属高校排名第一,武汉工程大学2020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表现亮眼

发布时间 : 2021-02-19 13:00:00   浏览次数 :633次

  2月18日上午,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洪山礼堂隆重召开,吹响科技强省建设集结号。七个湖北实验室揭牌,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启动建设,荣获2020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的科技工作者受到表彰,省委书记应勇,省长王晓东等省领导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武汉工程大学共有10项科研成果喜获2020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殊荣,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其中第一完成单位奖项8项,第二完成单位奖项2项。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数量居省属高校第一,创我校省科学技术奖历史最好成绩。副校长张彦铎参加会议,丁一刚教授作为武汉工程大学获奖代表接受了省领导颁奖。

  丁一刚教授完成的成果“湿法磷酸及伴生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该成果基于化工传递过程中的强化原理,发明了集非等温撞击流结晶—全自动离心过滤—冷热分流流化干燥于一体的连续大规模化生产工业磷酸一铵技术,突破了工业磷酸一铵生产中自动化程度低、产品质量稳定性差、能耗高等的瓶颈,实现了由间歇生产向连续大规模化生产的转变,产品的综合能耗位列“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耗能产品能效领跑者”榜首。技术成果应用于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化肥业有限公司、湖北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等相关龙头企业,极大地提高了我省磷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行业地位。洪汉玉教授完成的“动平台条件下成像恢复与图像识别理论基础研究”、陈林根教授完成的“内燃机循环热力学优化”2项研究成果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突出体现了我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进步。

  2020年,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共计21项,创造了历史佳绩,为学校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学校排名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学校申报国家级奖项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先决条件。下一步,学校将认真贯彻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湖北省产业布局,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主动作为,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附件:武汉工程大学详细获奖名单:

2020年省科技奖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完成人

学院

提名奖种

等次

1

湿法磷酸及伴生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丁一刚、杜治平、刘生鹏、何俊、邹爽、郭国清

化药

技术发明奖

一等

2

动平台条件下成像恢复与图像识别理论基础研究

洪汉玉、张天序、汪国有、刘建国、王树文

电气

自然科学奖

二等

3

内燃机循环热力学优化

陈林根、戈延林、夏少军、杨爱波、吴锋

机电

自然科学奖

二等

4

磷矿安全开采、绿色浮选与矿山生态修复一体化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

罗惠华、魏立军、王孟来、梁欢、郭永杰、张振翼、黄杰、谢国先、李亮、冷慧、常志锋、高振华、阮耀阳、李云驹、余浪

兴发

科技进步奖

二等

5

非常规多相分离技术及工业应用

郑小涛、汪威、蔡天舒、林纬、张红才、郭华林、王欣、伍昌臣、贺秋云、程松华

机电

科技进步奖

二等

6

食品级聚合磷酸盐及复合磷酸盐生产关键技术

屈云、张越非、张亚娟、范佳利、李维、吕仁亮、屈满意、郑国伟、孙浩、卞春丽、姜海峰、谭家声、黄胜超、杜建侠

化环

科技进步奖

二等

7

石墨烯基超快柔性储能器件的规模化制备及性能调控机制研究

王帅、肖菲、吕其英、奚江波

化环

自然科学奖

二等

8

绿色催化合成五氯吡啶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

郭嘉、陈京、殷霞,孙明,金放,金东华,熊芸,李金奎

化药

科技进步奖

三等

9

雾化增效预浮选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魏天荣、张翼、李智、徐思红、何东升、金艳锋、俞献林、周洋、李宣平、李伟、方超、周玲玲、张登超、魏以和、陈栋

兴发

科技进步奖

三等

10

大尺寸高耐候性人造石英石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姚军龙、陈思、祁耀斌、朱海祥、严立明、王迎春、姚强、巴山、弯琳

材料

科技进步奖

三等